回到首頁總目錄      回到但以理研究與默想一書目錄和前言

回到以上但以理一章      看以下但以理三章第七題        

 

第六題  大像的異夢(二)

──大像預言的奇妙應驗

 

  上題我們已經研究和默想了但以理二章大像異夢的歷史方面內容:從尼布甲尼撒王作夢而又忘卻,到但以理神奇解夢的驚心動魄的過程,以及我們從中所得到的許多重要寶貴教訓。現在我們再來深入研究大像異夢的預言方面內容:預言的詳細解釋和奇妙應驗。

 

異夢的內容和但以理的講解

  我們先將大像異夢的內容和但以理的講解讀一遍。但以理對尼布甲尼撒說:『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祕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王阿,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這就是那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王阿,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祂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你既見像的腳和腳趾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那腳趾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上帝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但2:29,31-45)。

 

大像和各部分金屬的含意

       我們看到,在夢中上帝以高大的像並大像身體的各部分來代表巴比倫帝國和隨後相繼興衰的各國,對尼布甲尼撒王來說是最為合適而有意義的。因這樣的象徵最能引起他的重視,適合他的理解,並對他含有教訓的意義。

       尼布甲尼撒王是一個事奉假神、敬拜偶像的外邦帝王。在他的觀念中,屬世帝國的榮耀、權勢、威嚴、財富、寶座,確似高大的偶像一樣,可敬可畏,可羨可慕。因此在異夢中上帝就以高大的金屬人像來預表這些屬世的帝國,以引起他的重視。但這絕不是要附和或引起他的崇拜偶像的心理,相反,卻正是要打擊這種心理。夢中的『大像』雖然在他眼中,按外形看來,『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面前,形狀甚是可怕。』(但2:31);但在上帝和屬上帝的人看來,這像卻是一個建立在半鐵半泥腳上的,由金銀銅鐵以至於泥,『退化』下來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外強中乾,頭重腳輕的『巨人』,根基極不牢固,很快即將傾覆,而被上帝永久的國度所取代。因此它毫不可怕,一無可羨。不但異夢中所提到的帝國是這樣,而歷代來一切敵擋真理,迫害上帝子民的權勢,以及惡人的忿怒,靈敵的毒計,也都無不如此。雖然貌似強大,卻是外強中乾;雖然外形高大,卻是泥足巨人。因此一切信靠、遵從上帝的人必不懼怕。古時上帝對祂被擄的子民說:『你是誰,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變如草的世人,卻忘記舖張諸天,立定地基,創造你的耶和華,又因欺壓者圖謀毀滅的暴怒,整天害怕?其實那欺壓者的暴怒在那裏呢?被擄去的快要得釋放,必不死而下坑。他的食物也不致缺乏。』(賽51:12-14)

  當然,對尼布甲尼撒王來說,他一時之間是不可能有這樣深切體會的。但他從大像的異夢中多少可以看出,屬世的帝國和世上的榮華富貴,以至於人的屬肉體的生命,都是極其短暫虛空而不可靠的。至於人所拜的偶像也更是這樣,在急難的日子,必要完全暴露它們為毫無用處的一堆金、銀、銅、鐵,或木、石、泥。

       我們也看到夢中大像身體各部分不同金屬的排列和演變的次序,也是極有意義的。首先,身體各部分從金、銀、銅、鐵、泥演變下來,它們的貴重價值、光亮程度、延展、強韌的性能,都是逐漸減弱的,說明預言中的各國在富足、榮耀、鞏固方面,將是一國不如一國。其次,各部分金屬的堅硬度卻是逐漸增高的,說明預言中各國在現代化軍事攻擊力量和戰爭中的毀滅能力方面,將是一國勝過一國。但也正是由於堅硬度的漸增,而它們的脆裂性也同時增加。這說明預言中的各國,將一國比一國具有更大的分裂性。此外,各部分金屬等物質的比重是從上到下逐漸減輕的,這又說明大像預表的各國是建立在極不穩固的根基上,『頭重腳輕』,終必在基督復臨時被傾覆,而被主永久的國度所取代。關於以上所說預表中的含意,都已獲得確切應驗,下面我們將會詳細說明。

       現在,我們就來依次解釋一下大像身體各部分的預表意義,和它們在歷史現實中的奇妙應驗。

 

金頭代表巴比倫帝國

       我們先來看金頭。但以理說:『王阿,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祂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但37-38)。

       夢中上帝是以金頭代表巴比倫帝國,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606或605年起,到539年止。這裏所謂『你就是那金頭』,並不是說金頭代表尼布甲尼撒王。因在當時專制王朝中,王權至上,大有朕即國家之風,而且當時朝庭內、外交上的習慣用語,也經常是以一個國王來代表一國家的。因此所謂『你就是那金頭』,意思就是:『你的國就是那金頭。』因預言中接下去說:『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大像的銀胸背既是代表另一個國,可見金頭也是代表一個國,而不只是代表一個王。況且國家只能和國家相比較,卻不能和國王相比較。因此上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你的國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的國。』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的,巴比倫國並不是亡於尼布甲尼撒王之手,而是亡於伯沙撒王之手。(參但五章)。

       預言中以『金頭』代表巴比倫帝國,確是極其合適而有意義的。金子在大像的幾種金屬中是最貴重、最光耀、並最強韌的金屬。因此上帝特以金頭來象徵巴比倫帝國首屈一指的富足、榮耀和強盛。歷史上也確是這樣應驗的。

 

金頭之國的富足榮耀和強盛

  先來看聖經上的見証:例如聖經上就曾稱巴比倫為『金子的城』(賽14:4. 『強暴的』英文欽定本譯為『金子的城』,原文為『金子的收聚者』)。又說:『巴比倫素來是耶和華手中的金杯。』(耶51:7)。又從許多年後,尼布甲尼撒王所鑄造高六十肘,寬六肘的極其巨大的金像的事上,也可反映出當時巴比倫國富足情形之一般。

  聖經上也曾提到:『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賽13:19)。後來,尼布甲尼撒王也曾自誇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但4:30)。

  聖經上還曾稱巴比倫為『全地的大錘』『行毀滅的山』『戰爭的斧子和打仗的兵器..打碎列國,..毀滅列邦。』(耶50:23.51:25,20)。關於巴比倫國的軍事無敵,王權至上,和國勢鞏固,聖經上也有記述。(參哈1:6-11. 但1-4章)。尤其令人驚奇的,尼布甲尼撒王後來雖然遭受上帝懲治,患獸瘋症,和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精神失常達七年之久;但卻無人敢篡奪他的王位,國內外形勢仍極穩定。等到七年之後,他又蒙上帝恩憐,病癒悔改,恢復王位。這真是一件絕無僅有的神蹟。由此也可看出當時巴比倫國勢的鞏固強盛。(參但四章)。

 

  關於巴比倫的富足、榮耀和強盛,上面已看過了聖經上的見証,現在再來看歷史上的記載:

      強盛的統治:『尼布甲尼撒王是巴比倫國的奇才與創業者。在帝國的七十年壽命中,他為王的時間佔了四十五年。尼王之父拿布普拉撒原是巴比倫的副王,推翻亞述的壓制(六二五年),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六零九年尼布甲尼撒成為父軍之元帥。西侵時,自埃及手中奪得巴勒斯坦的統治權(六零六年),將一部份猶太人擄至巴比倫,但以理即在其中。同年(六零六年)尼布甲尼撒與其父共同視政,六零四年正式為王,成為歷史中最強諸王之一。次年(六零五)在迦基米施戰役中擊敗埃及人。五九七年擊敗巴勒斯坦的反叛者,將猶大王約雅斤與一部份猶大人擄往巴比倫,以西結即在其中。五八六年焚毀耶路撒冷,再擄猶大人。其後攻打推羅十三年之久(五八五至五七三年)。五八二年進攻並劫掠摩押、亞捫、以東、利巴嫩諸地。五八一年再擄猶大人。五七二與五六八年兩次進攻並劫掠埃及。死於五六一年。』(海萊博士著『聖經手冊』415-416頁)。

       榮美的金城:『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的奇城,位於人類的搖籃地帶,近伊甸園區域,繞巴別塔之故址而建成,是巴比倫帝國的京都。巴比倫、亞述、波斯諸王都喜歡住在這裏,亞力山大帝亦不例外,為紀元前世界的首城。但以理時,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治理之下,達威榮的巔峰。..』城內有『宏大的馬達克神廟(即拜爾神 BEL)。此神廟與巴比倫塔(即巴別塔?)相連,是伯拉河流域最著名的神廟,內有拜爾神的金像,及一金桌,共重不下五萬磅。廟頂有拜爾與伊施他神的金像,二金獅,及金桌(長四十呎,寬十五呎),另有全金的人像,高十八呎。巴比倫城實為一金城(賽14:4)。..』『尼布甲尼撒的王宮..是世上最宏偉的王宮之一。..』『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古代七大奇觀之一,是尼布甲尼撒王為其瑪代王后所築,她是薛亞塞利王的女兒。..此花園建於層層相珻的圓拱形建築物之上,每層有一廣台,方四百呎,其上及圓頂滿佈花草樹木,頂端有眝水池噴灌全園,其水係用壓水機抽上。上述拱形建築物之內有奢侈的房間,是宮中遊樂之處。』此外還有『遊行大街,此街係供王室與僧侶遊行之用。..』(同上247-248 頁。另參『古代東方史』548-549 頁)。

      鞏固的國防:『古代歷史家告訴我們,巴比倫城牆共長六十哩,每面十五哩,高三百呎,厚八十呎,基深三十五呎,敵人不能挖透,皆以一呎見方,厚三、四吋之磚築成。城牆與市區之間有四分之一哩的空地,城牆之外有寬而深之護城濠,城牆上有二百五十處堡壘及守衛室,銅門一百個。伯拉河流經城內,將全城分為約略相等之兩部份,兩岸皆築有磚牆,有二十五門,以渡船相通。另有一大橋,架於石堤之上,長達半哩,寬三十呎,兩端有吊橋,夜間收起。河底有隧道,寬十五呎,高十二呎。近代的考古發現,已把這些近似荒誕的古代記載大部加以証實。』『當時,這樣的城實在是不可能攻破的。』(同上247頁)。

      『古代東方史』上還提到,考古發掘已証實:『巴比倫有三道城牆圍繞著,其中有一道城牆厚達七公尺,另一道是7.8 公尺,而第三道是3.3 公尺,而在最後一道城牆的外面還有一道要塞戰壕。其中一道城牆上有寬達8.36公尺的塔樓防守著,..可以推想到,沿著全部城牆,有三百多這樣的塔樓。一套複雜的水力工程建築,可以在敵人出現時,淹沒巴比倫地區周圍的土地。關於這一點,國王(尼布甲尼撒)在自己的銘文中寫道:「為了使企圖作惡的敵人不能接近巴比倫的城牆,我就用類似滔天浪頭的強大江河把國家包圍起來,渡過這些江河就像渡過鹹水的大海一樣。」』(蘇聯作者著作的『古代東方史』547-548 頁)。 

  『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上也提到:『尼布甲尼撒..竭力加強這地區的防禦工事,把巴比倫城變成了一個堅固的堡壘,就當時的軍事技術來說,想用武力來攻克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上古部分174 頁,主編林志純)。

 

銀的胸臂代表瑪代波斯帝國

       如上所述,金頭巴比倫帝國雖是這樣的富足、榮耀和強盛鞏固,然而是否能永存呢?不能,正如但以理向尼布甲尼撒王接著所指出的:『在你以後(意思就是在你的國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的國)。』(但2:39上)。

  這是多麼奇妙的預言,正當巴比倫帝國處於最強盛的時期,預言中卻指出它必要滅亡,而且毀滅它的是一個不及於它的國家。雖然不及於它,卻要滅掉它。從這似乎反常的預言中,也更可証明:『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後來歷史上也果然這樣奇妙應驗了。

  這另興的一國就是指銀的胸臂所代表的笫二個大帝國瑪代波斯,它在公元前539 年10月12日毀滅了巴比倫帝國,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539 到331 年。

  正如銀子的特點在上述三方面都不及金子一樣,照樣瑪代波斯帝國無論在國家的富足,城市的建設,或王權的強固方面,也都比不上巴比倫。例如瑪代波斯帝國雖然取代巴比倫統治列國達二百零七年之久,但在國家或城市建設方面始終沒有甚麼突出的成就。瑪代波斯王的權力也不及巴比倫王,甚至無權更改自己所定的已蓋了玉璽的錯誤的法令。(但6:8,14-16.斯1:19. 8:3-14)。又因為它是一個『聯合的大國』,是由同文同種的瑪代人和波斯人兩個國家,在波斯王古列的武力統一下合併而成的,因此比單一的巴比倫帝國更趨於分裂性。(參耶50:9. 賽21:1-9. 經文中的以攔即波斯,現今仍稱以朗)。歷史上也提到:『公元前550 年波斯王居魯士(即古列CYRUS)征服了米太(即瑪代)後,而用強權實行兩國之聯合的。』(世界通史第一卷787 頁,蘇聯科學院主編)。顯然,聯合的大國多少會存在內部民族的矛盾,它們的合一強韌性,總不如單一的迦勒底人所建立的巴比倫帝國。(參但5:28,30.6:8.比較斯1:14,18,19)。

       瑪代波斯帝國雖然在富足、榮耀、強固方面,不及於巴比倫帝國,然而它卻奇妙地在公元前539 年10月12日不經一戰,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就當時的軍事技術來說幾乎不可能被攻克的巴比倫大城,而且當時攻佔的情況也完全應驗了其他先知書中的預言。

 

瑪代波斯覆滅巴比倫國的預言細節和奇妙應驗

       如先知以賽亞早在公元前700 年左右就已預言瑪代、波斯人將要傾覆巴比倫國:『以攔(即波斯)哪,你要上去,瑪代阿,你要圍困..巴比倫傾倒了,傾倒了。』(詳見賽21:1-9)。另一處又說:『我必激動瑪代人來攻擊他們。..他們必用弓擊碎少年人,不憐憫婦人所生的,巴比倫..必..傾覆..』(賽13:17-19)。尤其奇妙的,在古列出生前一百多年,以賽亞書就在預言中提到了波斯王古列的名字,並預言古列將要征服列國列王,並要釋放猶太人回國,下令重建耶路撒冷,立穩聖殿的根基。(詳見賽44:28 .46:1-8,11-13)。接下來,先知耶利米也早在公元前606 年,也就是尼布甲尼撒初次擄掠耶路撒冷時,發出了相似的預言,說要『激動聯合的大國,從北方上來攻擊巴比倫。』(詳見耶50:9-10)。另一處又說:『耶和華定意攻擊巴比倫,將它毀滅,所以激動了瑪代君王的心。』(耶51:11)。

        先知的預言中也特別提到了巴比倫城被攻取時的詳細情形。如當時正在夜間,『他們擺設筵席,派人守望,又喫又喝。』(賽21:5-9)。『巴比倫的首領、智慧人、省長、副省長和勇士』都因酒『沉醉』。(耶51:39,40,57)。正在這時,貫穿巴比倫大城的伯拉大河的河水突然乾涸。(參賽44:27,28. 耶51:36.50:38)。河兩旁的城門也都被敞開。(參賽45:1,2)。於是瑪代波斯的軍隊沿著無水的伯拉大河河床,暗暗地進入城內。『城的四方被攻取了,渡口被佔據了,葦塘被火燒了,兵丁也驚慌了。』(耶51:31,32)。巴比倫城就這樣在料想不到的情況下,『忽然傾覆毀壞。』(耶51:8)。

       關於以上這些預言,都已奇妙地應驗了。但以理書五章的歷史中記載,巴比倫國滅亡的那一夜,伯沙撒王正為他的一千大臣設擺盛筵,和這一千人對面飲酒,甚至王和大臣、皇后、妃嬪還狂妄地用聖殿中掠奪來的金器皿飲酒,並讚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忽然牆上顯出神祕的手指寫字,宣告巴比倫國分裂,歸與瑪代人和波斯人。『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瑪代人大利烏年六十二歲,取了迦勒底國。』從考古資料得知,時為公元前539 年10月12日夜裏。

 

       關於巴比倫國滅亡的情形,古代歷史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記載:

  『古代歷史家讚諾芬、希羅多德、柏魯撒斯記述巴比倫的傾亡,有如下的話:「古列將伯拉河水引入一新河道,用巴比倫之叛軍二人為嚮導,沿已乾之河床進入城內,該時巴比倫人正在神筵中痛飲。」

  近年所發現的巴比倫碑文,記載波斯軍在柯比利亞GOBRYAS率領之下,不經一戰而進入巴比倫城,殺王之子,古列隨後進城。』(聖經手冊252-253頁)。據其它更詳細的資料,古列是在十七天之後,也就是10月29日進城。

  『瑪代人大利烏取巴比倫國(但5:31),在巴比倫城暫時為王,直至古列王繼位的時候(但6:28.9:1)。..有人認為大利烏即是巴比倫碑文中那位率軍首先進入巴比倫城的將軍柯比利亞,或是約瑟法所說古列王的岳父薛亞塞利(CYAXARES)。當時,一人兼有巴比倫文與波斯文的兩個名字,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大利烏暫時代之為統治者,大概有二年之久。』(聖經手冊421頁)。

       英文『但以理和啟示錄』一書的作者烏利亞.史密斯,也贊同約瑟法的說法。他在書中48頁上引証了歷史家帕銳丟克的一段敘述:『瑪代人大利烏就是薛亞塞利,是古列的舅父,取得了國度。因為古列允許他享有古列所征服的一切地區的最高頭銜,直到他去世之時。』(猶太人歷史中新約和舊約的聯結處,卷一137 頁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CONNECTED IN THE HISTORY OF JEWS" VOL.1,P.137. By HUMPHREY PRIDEAUX)。

       懷愛倫也贊同這一說法,提到:『巴比倫被瑪代人大利烏的侄子(應譯為外甥,英文為同一字UNCLE),也就是指揮瑪代和波斯聯軍的古列所包圍了。』(先知與君王第43章423-424頁)。

  古代歷史家讚諾芬(XENOPHONS) 還提到:古列是瑪代王阿思提阿格(ASTYAGES)的外孫,通過她母親曼旦(MANDANE)而認識了他的舅父薛亞塞利。後來薛亞塞利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古列為妻。(參:英文聖經註釋SDA BIBLE COMMENTARY  P.P.816-817)。因此,大利烏,又名薛亞塞利,既是古列的舅父,又是他的岳父。

 

銅的腹腰代表希臘帝國

       如上所述,金頭所代表的巴比倫帝國果然按照預言所指出的,在公元前539 年被銀的胸臂所象征的瑪代波斯帝國所覆滅了。那麼瑪代波斯的前途又怎樣呢?是否能永存於世呢?當然也不可能。正如但以理根據大像預言所指出的:『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但2:39)這一段預言也已奇妙地應驗了。

      這銅的腹腰所預表的第三國,就是指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所一手創建的希臘帝國,它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331 到168 年。亞歷山大原為馬其頓王,在他用武力征服並統一希臘各邦後,便率領他的馬其頓主力軍和希臘各邦同盟軍等在公元前334 年春天開始『東征』,『進軍亞洲,以伐波斯,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內,經過三次戰役,便於331 年在阿柏爾地方(ARBLE),徹底擊潰了瑪代波斯軍隊,覆滅了瑪代波斯帝國。(參:西洋古代史上冊363-368 頁,曹紹濂編著。世界通史上古部分239-241 頁,齊思和主編。古代世界史194-196 頁,蘇聯AV密蘇里那著。世界通史二卷上冊286 頁,蘇科學院主編。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72-77 頁)

       預言中以銅象征希臘帝國是極有意義的。很巧,據載希臘軍兵作戰,都穿戴銅的盔甲。但銅的預表意義,主要還不在於此。銅的貴重價值,光亮程度和強韌延展性雖不及金銀,但它的堅硬度卻勝過金銀。這說明亞歷山大的軍隊,在戰爭中具有比以前二個國家更巨大的攻堅力量和催毀能力,從而能使他們所到之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上述歷史上提到亞歷山大開始東征時,僅率領『三萬名步兵和五千名騎兵』,卻能在三年之內接連打垮龐大的波斯帝國的幾十萬,以至幾百萬的軍隊,就是一個最明顯的實例。

       但銅也有一個大弱點,比金銀更易於脆裂。因隨著銅的堅硬度增加,脆裂性也同時增加了。這表明亞歷山大的希臘帝國,比以前兩個帝國具有更大的分裂性,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例如巴比倫是一個單一的帝國。瑪代波斯已是一個『聯合的大國』,顯然是比單一的國家更趨於分裂性。希臘帝國在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23 年死後,四都督經過二十年的彼此爭戰,於公元前301年將希臘帝國分裂為四國。(參:曹紹濂編著的西洋古代史下冊376頁,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81-82 頁)。以後在研究但以理七章和八章預言時,還將對此詳細解釋和引証有關歷史資料。

 

銅國希臘『必掌管天下』

       預言中論到第三帝國的最大特徵是:『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這一特徵在希臘帝國的歷史中是應驗得極為明顯的。

  這首先表現在希臘帝國統治疆域的空前廣大:『就規模來說,亞歷山大的帝國大於波斯帝國甚多,因為它包括全希臘與新征服的東方地區,直達到印度邊境。帝國的幅員,從喜馬拉雅山支脈和印度東北邊陲,直到意大利。新帝國的首都建於古代世界最古的城市之一──巴比倫。巴比倫恰好是在新帝國的中心。』『這樣龐大的統一疆土,是古代世界空前未有的。』(古希臘史424,425 頁,塞爾格葉夫著)。  

       希臘帝國『必掌管天下』,不但表現在它統治疆域的空前廣大,而更奇妙的表現在它所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上,都是為了能永遠掌管天下。例如進行軍事征服,以取得對各民族的統治權;招募各國軍兵,以充實自己的遠征軍;帶頭舉行婚慶大典,鼓勵歐亞人種通婚,應允免除稅賦;實施移民政策,移植東西方植物;傳播希臘語言文化,企圖使世界各國都希臘化;一切都是為了使被征服各國各族,能在希臘化的影響下融為一體,妄圖能永遠『掌管天下』。

  如歷史提到:『亞歷山大也認識了自己的多民族國家的內部脆弱,想出各種各樣的措施,要把受他統治的所有民族熔合為一體。所以亞歷山大力求用當地的土人來補充他的軍隊干部。..在蘇薩舉辦的壯麗的「婚慶大典」(公元前324 年),也是這種努力的一個表現。他下令舉辦有名的馬其頓將領與波斯顯貴們的女兒結婚的大典禮。亞歷山大自己早在遠征印度之前,曾娶巴克特里亞女子洛克薩捏為妻,但在「婚禮大慶典」之時,他卻與大流士之女斯塔提拉結婚。亞歷山大宣佈,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得免稅的權利。於是萬餘士兵和指揮官就效法他們將領的榜樣。亞歷山大用這樣和類似的措施,希望使馬其頓人和土人結合起來,而且保存他的國家的完整。』(同上古希臘史428-429頁)。 

       『他深信希臘文化之勢力與優勢,故決定以希臘文化統治世界,使全世界均希臘化,而以歐洲吞沒亞洲。..他更用殖民方法,使歐亞人種同化,而於亞洲設立甚多之殖民地,移希臘人與馬其頓人以實之。其軍中亦有馬其頓人、希臘人、亞洲人互相雜處。同時他又獎勵歐亞人種互婚,..且欲使歐亞植物同化。』(西洋古代史上冊369-370頁)。

 

鐵腿代表羅馬帝國

      如上所述銅國希臘固然按照預言所說,興起掌管了天下,然而它是不是能永遠掌管天下呢?決不能。因為銅國雖然比金銀之國更為堅硬,但還有比它更為堅硬的鐵國將要興起。正如預言中接著指出:『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但2:40)。這一段預言也已精確地應驗了。

      鐵腿所預表的第四國,就是指的羅馬帝國。鐵國羅馬存在的年代是從公元前168 年開始,到公元476 年為止。羅馬國曾在公元前168 年覆滅了馬其頓國,即亞歷山大帝國的本土,而取代希臘統治天下。如歷史書上提到:『..紀元前168 年之戰,羅馬則大敗馬其頓軍,而馬其頓遂不國。』而希臘各邦也已成了羅馬的『保護國』。(西洋古代史下冊483-485 頁)。又如另一本著作中提到:『摧毀了馬其頓以後,..儘管希臘在名義上仍然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它卻失去了獨立的最後殘餘。』(古代羅馬385-386頁科瓦略夫著)。 『羅馬人在希臘重新劃定各城邦的疆界,..公開地叫過去的同盟者聽從自己的指揮。』(世界通史第二卷上冊441-442 頁,蘇聯科學院編)。另一本史料上又說:『西歷前168 年,皮德那之戰,馬其頓尋為羅馬所滅。由是羅馬之東,無復大國,聲威四達,各國咸束其材力心思,以聽命於羅馬之政府。』(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三41頁中段)。如上所述,由於馬其頓,以至於希臘各邦,是亞歷山大帝國的本土,本土既被羅馬所佔領,也即代表希臘帝國的滅亡。因此公元前168 年可看作羅馬取代希臘帝國而統治天下的一年。

       又由於公元前149 到146 年馬其頓和希臘因不堪羅馬虐政,復起反抗,又先後被羅馬徹底滅亡,改建為行省。因此有的歷史家認為:『從紀元前146 年起,希臘的歷史被包括到羅馬的歷史裏面去。』(古代世界史206,223 頁,密蘇里那編著)。   

 

『必堅壯如鐵』

       預言中以鐵來象徵羅馬帝國是極為合適的。鐵是五金中最為堅硬有力的,預言中也以此來預表羅馬帝國『必堅壯如鐵』。

  羅馬帝國具有鐵的力量,首先表現在對外侵略擴張的軍事力量上。如歷史上提到:『羅馬之軍備逐益擴張,實為以前地中海世界任何國家所莫及。..就軍隊之紀律而言,則羅馬人實遠在古代一切其他民族之上。』(西洋古代史下冊457-461 頁)。另一處史料又提到:『羅馬憑藉其組織良好和武裝優越的軍隊,常常從軍事鬥爭中表現為勝利者。』(古代世界史221-223 頁)。

  羅馬帝國具有鐵的力量,還表現在對廣大被征服地區和奴隸壓迫剝削的鐵血專制的政府機構和政策法令上。例如羅馬政府的鐵血統治,無情的鎮壓,監獄的折磨,鬥獸場的慘刑,以及極端殘暴的羅馬行省政策和奴隸制等等,都是這方面的殘酷表現。

  鐵雖然是五金中最堅硬有力的,但鐵也是五金中最易脆裂的。因金屬的脆裂性也隨著它的堅硬度而一同增加。正如我們看到鐵國羅馬最後被分裂為十國而告終。  

 

『打碎..列國』

  預言中論到鐵國羅馬的最大特徵是:『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這和預言中論到希臘『必掌管天下』的特徵,是迥然不同的,而且在歷史上也都已獲得極其明顯的應驗。

       首先,『打碎..列國』是指羅馬帝國在侵略戰爭中對列國的嚴重破壞和無情毀滅。例如羅馬在公元前146年對哥林多和迦太基兩個國家的徹底破壞與毀滅,以及在公元70年和135 年對猶太國耶路撒冷的毀滅,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如歷史上提到:

       關於哥林多(科林斯)的被毀:『勝利者(羅馬帝國)對於作為運動主要支持的那些大城市──底比斯、卡爾啟斯和科林斯──進行了特別嚴厲的報復。底比斯和卡爾啟斯的城牆被摧毀,它們的居民被解除了武裝。由於元老院的直接命令,科林斯被徹底摧毀,而該城的基址則受到咒詛。保存生命的居民,均賣為奴隸。』

       關於迦太基的被毀:『圍攻的頭二年(公元前149-148 年),羅馬人方面沒有得到任何勝利。..到146 年的春天,饑饉和疾病在迦太基引起了這樣的災害,以致斯奇庇奧竟可以發起總攻了。..戰斗在城市的狹窄街道上進行了六天六夜。迦太基人以殊死的英勇保衛了被變成要塞的多層建築物。羅馬人..兇暴的戰士是對誰也不顧惜的。..投降的人們被賣為奴隸,城市任憑戰士們大肆劫掠。..斯奇庇奧受命把該城夷為平地,並對該城所在的那塊地方加以永久的咒詛,並下令用犁在那裏犁出溝來。』此外,『始終站在迦太基一面的那些非洲城市,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以上詳見古代羅馬史390-397 頁,科瓦略夫著)。

  『迦太基人口本七十萬,至此老弱男婦,僅存五萬人,悉為羅馬所擄。焚其城,火十七日不熄,屋宇未盡燬者,鋤為平地。復誓於神言,有謀重建此城者,神明殛之。迦太基滅亡之慘,至於此極。』(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三44頁)。

      關於猶太國耶路撒冷的被摧毀:『在主後七十年的時候,他們有二百萬人被殺,餓死,或被賣作奴隸,其痛苦尤甚於死亡。六十年後,又有五十餘萬人被羅馬人屠殺。』(古事今談65頁)

      正是鑒於上述的一切史實,非信徒的羅馬歷史家吉本也樂意按照但以理書上大像的表號來形容羅馬國,說:『共和國的軍隊在戰爭中不時獲勝,經常贏得勝利,以迅速的步伐進行到幼發拉底河、多瑙河、萊茵河和海洋;於是那合適地代表著那些國家和它們的君王的金、銀、銅的表象,繼續被羅馬鐵國所打碎。』(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的衰亡史第三卷38章634 頁)。

 

『壓制列國』

       其次,『壓制列國』,是指戰爭狀態結束後,羅馬對被征服各國人民的殘酷的壓迫和沉重的剝削。例如『極端殘暴』的『羅馬行省政策』和在羅馬發展到極點的空前殘酷的『奴隸制度』就是這方面的最典型的表現。歷史上提到:

       關於『羅馬行省政策』:『羅馬在被征服地區建立行省制度。..行省居民受到一切殘酷剝削。一個地區被佔領後照例先是遭受洗劫;接著是擔負各種苛捐雜稅。』『行省的居民被認為是絕對沒有權利的臣民群眾,他們被課以高額的租稅等等。..羅馬的行省政策..極端殘暴。』(世界通史上古部分306 頁,周一良等主編。古代羅馬史204 頁,科瓦略夫著)。

       關於奴隸制度:『羅馬使奴隸制度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就使它的一切社會矛盾達到了最緊張的程度。』『奴隸的法律上的和日常生活上的地位,比起以前的各個時期來,大大地惡化了。』『羅馬的奴隸對自己的主人來說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奴隸是物品,是生產工具。』眾多的奴隸擔負著各種各樣的體力和智力的勞動。奴隸的來源,有戰爭中的俘虜,受高利貸剝削的破產者,奴隸們所生的子女以及從奴隸市場上所買來的奴隸。『奴隸市場在羅馬強國的一切城市中心都有的。』羅馬城有一個市場,『每天出賣的奴隸,有時多到一萬名。』(古代羅馬史203,438,432 頁)。

       羅馬就是這樣,靠著它那強大有力的國家機器,在它所轄制的空前廣大的疆域內,推行著這極端殘暴的『羅馬行省政策』和『奴隸制』,對被征服的廣大勞苦大眾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以致整個羅馬帝國好像成了一座鐵牢一樣。正如吉本所說:『羅馬帝國充滿了世界,而當帝國落入一人之手時,對於他的敵人,世界就變成了一所牢固而淒慘的監獄。..反抗就是致死,飛逃則不可能。』(羅馬帝國的衰亡史第一卷三章99-100頁)。  

 

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代表羅馬分裂成的十國

       羅馬帝國在它極強盛的統治時期中,表面看來似乎將永存於世了,『羅馬』的名字原文也含有『永存』之意,但是否能永存呢?當然不可能。那麼是否將被第五個大帝國所毀滅呢?按照人的推想,以前三大帝國的結局既是這樣,那麼羅馬的結局也會這樣。然而大像的預言卻與此推測相反。大像的預言驚人宣告:第四個帝國羅馬鐵國將是最後一個帝國,它的結局不再是被另一新興的帝國所毀滅,而卻是要被分裂成許多小國,並且這些小國將永遠不再能合併成為一個大帝國,直到基督復臨之時。正如但以理接著所指出的:『你既見像的腳和腳趾頭,一半(原文為部分)是窯匠的泥,一半(部分)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可譯為分裂)。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將來)也必有鐵的力量(在其中),那腳趾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將來)也必半強半弱(部分強部分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但2:41-43)。

  由此處聖經的預言和人的推測完全相反的事上,也向我們再一次証明了:『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以上這段預言,也果真獲得了奇妙的應驗。羅馬帝國在衰退的過程中,於公元395 年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兩國後,繼續代表原羅馬國的,是西羅馬帝國,因羅馬國原有的領土都包括在西羅馬帝國內。至於東羅馬帝國的領土,都是從別國侵佔來的,本來不屬於羅馬國,現在既已分離出去,也就不再代表原羅馬國了。有人想以兩條鐵腿分別代表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帝國是錯誤的,因兩條鐵腿只能代表一個國,正如預言中說『第四國必堅壯如鐵。』因此這時代表二條鐵腿第四國的,只能是西羅馬帝國。(關於這一方面更詳細的資料,可參看本題末了的附註)。那麼西羅馬帝國最後是怎樣滅亡的呢?果真不是被另一大國所毀滅,而卻是由於許多蠻族王國的長期入侵,(從公元 351年到 476年),而漸漸被分割成十國王國。

       歷史上提到:『羅穆勒.奧古斯都是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他被在奧多亞克(ODOACER) 領導下起義的不同部落「蠻族」僱傭軍所廢黜。..這事發生在476 年。..奧多亞克實際上成了意大利的具有絕對權力的國王。』(中世紀史第一卷67-68 頁,科斯敏斯基.斯卡斯金主編)。因奧多亞克是黑如萊族的首領,所以他所建立的王國,也被稱為黑如萊王國。

      當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在它的領土上正好被侵佔、分割、形成了十個王國,它們的名稱和地點如下:(一)盎格魯──撒克森(英國),(二)法蘭克(法國),(三)阿勒曼尼(德國),(四)倫巴地(奧國),(五)布根地(瑞士),(六)蘇維(葡萄牙),(七)西哥特(西班牙),(八)東哥特(意大利東北部),(九)黑如萊(意大利本土),(十)汪達爾(非洲北部)。

       關於鐵國羅馬被分割成十個蠻族王國的詳細歷史資料,將在解釋但以理書七章關於第四獸頭上『十角』部分時詳細引証。因為明確預言羅馬國將分裂成十國的,不是二章大像的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而是七章第四獸頭上長出的十角。二章不過是預言鐵腿羅馬要分裂成許多小國,即預言中的『列王』,七章卻明確指出從第四國中必興起『十王』,和隨後進一步的變化。因此有關形成十國的詳細史料,放在七章中介紹。

 

羅馬分裂為十國的原因過程和情況完全應驗了預言

       羅馬不但按照預言所說分裂成十國,也即演變到今天的西歐列國,而且羅馬所以會分裂成許多小國的原因、過程和將來的情況,也都一一應驗了預言的細節。

       如預言中論到羅馬分裂成十國的詳細情節說:『你既見像的腳和腳趾頭,一半(部分)是窯匠的泥,一半(部分)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分裂)。』(但2:41)。注意,這裏提到的『分開』(也可譯為分裂),並不是指第四國在鐵腿時代的分開,而是指『那國將來』,也就是到了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頭時代的分開(分裂)。因此也就是指西羅馬帝國所代表的羅馬本國,由於各蠻族的侵入、分割而滅亡時所分裂形成的各小國。正如預言中接下去所詳細指明的。

      『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但2:43)。這裏很明顯,以『鐵』代表羅馬原來國民,以具有分散性的泥代表『各種人』,顯然是指各蠻族,如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蘇維人、阿勒曼尼人、布根地人、侖巴特人、赫如來人、法蘭克人和映格魯.撒克森人。確實,當上述各蠻族侵入西羅馬帝國並遍佈於各地時,羅馬國民確是和各蠻族攙雜在一起,彼此通婚,互相影響,甚至同化,正應驗了預言中所說的:『那國民必與各種人攙雜』。但其結果,卻並不是羅馬國民和各蠻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大國家,而卻是羅馬國被各蠻族分割為許多小國,正應驗了預言中所說的:『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

       而且預言中論到羅馬分裂成的各國『不能彼此相合』的情形,還將一直繼續下去,直到基督復臨之時。

       正如我們看到過去歷史上雖曾有過不少帝王將相,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統霸歐洲,並也都曾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結果卻全都失敗。因按照聖經的預言,他們是絕不可能成功的。例如法國的沙利曼大帝(公元800-814年),西班牙的查理第五(1519-1556年),法國的路易十四(1643-1775年)和拿破侖(1796-1821 年),德國的威廉第二(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者)和希特勒(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者)等等,都是曾經不可一世,妄想統霸歐洲,而最後以失敗告終的野心家。

       預言中論到分裂後的各國的實力情況時也指出:『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將來)也必有鐵的力量(在其中)。那腳趾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將來)也必半強半弱(部分強部分弱)。』(但2:41-42)。的確,過去或今天西歐各國的情況也就是這樣的:有強如鐵的,有弱如泥的,也有不強不弱的。

 

石頭打下來代表基督得國復臨

       那麼這些從羅馬分裂成的小國,將來最終的結局怎樣呢?它們是否能這樣永遠存在下去呢?不能!那麼它們是不是會被其它國家所毀滅呢?也不會。因預言中早已指出,將有代表基督復臨的『石頭』打在大像的腳上,結束這短暫有罪的世界,並建成上帝永遠的國度。正如大像異夢中所顯示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但2:34-35)。但以理對此解釋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上帝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但2:44-45)。

       預言中『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是指基督(參:太21:41-44. 彼前2:4.亞3:8-9),也是指『天上的上帝必另立』的『一國』(但2:44)。實際上也就是指基督在查案審判結束,救恩之門關閉時,從父上帝面前領受的『權柄、榮耀、國度』,並在祂復臨時,『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但7:13-14)。主耶穌有一次講的一個比喻,也顯明了這一件事。祂說:『有一貴胄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便叫了祂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十錠銀子,說,你們去作生意,直等我回來。』(路19:12-27)。這裏的貴胄就是指的主自己。『要得國回來』,就是指主要回到天庭,從父上帝那裏領受權柄、榮耀、國度,然後駕雲復臨。因此這裏的石頭,實際上就是代表基督和祂的國度。

       這石頭是『非人手鑿出來的』,說明基督的國不是屬地的,而是屬天的;不是藉著人的手段和戰爭的方式所建立的,而是藉著主救恩改變人心的大能,並主復臨時所彰顯的神能而實現的。(約18:36.太4:17. 但2:44)。

       這石頭是『從山而出』的。這裏的『山』,是代表在天上的上帝的國度。(參:啟17:9,10.但2:35)。

       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是指基督將要在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頭時代,也就是『當那列王(即羅馬被分割而成的列國)在位的時候』,大有權柄、大有榮耀的駕雲降臨。

 

基督復臨時的威榮情景

    『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這意思就是但以理所指出的:『要打碎滅絕那一切的國。』

  這是指基督駕雲復臨時,要將世界上一切罪人和沒有悔改的信徒都毀滅在地上。那時,他們都要『嚇得魂不附體。』(路21:26-27)。『向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啟6:14-17.賽2:10-11)。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太24:29-30.啟1:7)。然後都將被主降臨的榮光(烈火)和口中的氣(口中的利劍和刀)所殺滅。

       例如先知以賽亞說:『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因為耶和華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指外表上),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英文聖經欽定本譯為:在中間一棵樹的後面),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賽66:15-17)。

       另一處又說:『因為耶和華向萬國發忿恨,向他們的全軍發烈怒,將他們滅盡,交出他們受殺戮。..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詳參:賽34:1-4.11:4.哈3:3-15. 耶25:30-38. 賽13:6-9. 番1:14-18,2-3)。

       使徒保羅也明確指出:『那時主耶穌同祂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不認識上帝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祂權能的榮光。這正是主降臨要在祂聖徒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帖後1:7-10. 帖後2:8)。

       使徒彼得也指出:『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彼後3:10-12)。

  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到基督復臨時的情況也說:『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祂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啟19:15,11-16,21)。這裏所謂『用鐵杖轄管他們』的意思,也就是指把他們『打得粉碎』,全部毀滅的意思,正如前面啟示錄2:27節所作的解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詩篇的預言中論到基督也說:『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2:9)。

  使徒約翰在異象中還看到,在基督復臨時,『祂穿著濺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稱為上帝的道..,並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酒醡。』(啟19:13,15)。啟示錄14:14-20節中也提到,基督復臨時要進行兩種收割,莊稼(麥子)所代表的聖徒要被收割,帶到天上。葡萄所代表的罪人也要被收割,『丟在上帝忿怒的大酒醡中』。基督要踹酒醡,『就有血從酒醡裏流出來』,代表所有的罪人被殺滅。先知約珥的預言中也論到這事說:『耶和華阿,求你使你的大能者降臨,..開鐮罷,因為莊稼熟了。踐踏罷,因為酒醡滿了,酒池盈溢,他們的罪惡甚大。』(珥3:11,13 )。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中也論到這事說:『我獨自踹酒醡,..我發怒將他們踹下,發烈怒將他們踐踏。他們的血濺在我衣服上,並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我發怒踹下眾民,發烈怒使他們沉醉,又將他們的血倒在地上。』(賽63:3-6. 耶25:30-38)。總之,基督復臨時,未悔改的罪人將要全部被殺滅。

       當罪人被殺滅的同時,義人卻要在無比榮耀中被提升天。正如使徒保羅提到:『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6,17.腓3:20)。

       主耶穌離世前也曾親口應許我們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14:1-3)。

 

石頭變大山指千禧年後重新創造新天新地時的情況

       『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山』在聖經預表中代表國度。(啟17:9,10. 8:8)。在這裏顯然是代表基督的國度,也被稱為上帝的國度,或稱為天國。(可1:15,16.但2:44)。『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說明上帝的國最後要設立在全地上。這是指基督復臨後一千禧年結束時,所要實現的事。那時基督要帶著眾聖徒、眾天使和聖城新耶路撒冷,一同從天而降。惡人要復臨,在撒但的迷惑下一同圍攻聖城,結果被硫磺火湖永遠毀滅。隨後上帝要重新創造新天新地。上帝和基督的寶座將要永遠設立在人間。我們一切得救的上帝兒女,既是上帝國中的百姓,又是君王和祭司。我們要和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永遠遠』。也要作祭司,在上帝寶座前晝夜事奉祂。並也要像聖天使一樣,隨時奉差遣,到字宙諸天地去執行上帝永恒的旨意!奇哉,上帝神聖的大愛!基督榮耀的救恩!(詳參『聖道專題研究』第一部分救贖的計劃中第十二題:基督第三次降臨──最後毀滅魔鬼邪靈和惡人,並從新創造新天新地。或詳參『啟示錄研究和默想』下冊第二十二、二十三題,有關啟20-22章的有關經文的解釋)。

 

大像的異夢所給予我們的啟示與信息

       (一)大像異夢的預言及其應驗,向尼布甲尼撒王和世人證明:字宙中只有一位獨一無二的三位一體的真神上帝;只有祂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只有祂能預言、指引並掌管天下萬事。正如先知但以理所指明的:『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顯明奧祕的事,祂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祂顯明奧祕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但2:28,20-22. 另參賽44:6-8.46:9-10)。

  這些預言的應驗也同時證明:『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因為聖經上的『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提後3:16. 彼後1:21)。

       (二)大像的異夢不但向我們世人證明字宙中有一位真神上帝,祂是全能、全知、全在,並掌管世上萬事的,而且也證明祂對我們世人是無限憐愛的。因為甚至像尼布甲尼撒王這樣的罪人,上帝仍然憐憫他,特賜以大像的異夢,藉此光照他、挽救他,賜給他悔改歸向上帝的機會。可見上帝對他,也是對所有世人的無限憐愛。藉此,上帝向一切世人表明:無論他們的罪惡何等深重,只要他們願意悔改,或至少他們還有悔改可能,上帝都願加以光照和挽救。正如經上所說:『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又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並『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提前2:4.彼後3:9.約3:16.1:12)。

       (三)大像的預言向尼布甲尼撒王和我們一切的世人宣告:今生屬世、屬地的一切都是短暫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家庭是短暫的、國家是短暫的、整個世界也是短暫的。因此警告世人不可以自我為中心,不可專為自我打算和生活,不可只顧今世,不顧永生。凡自私自利,不顧別人;或爭名奪利,損人利己;或事奉瑪門,貪得無饜;或放縱情慾,罪中取樂;或一心建立屬地、自私的小天地、小家庭、小王國;或是只顧今生,不顧永生,..他們的人生都是短暫、虛空而可悲的。聖經上也這樣勸告我們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一2:15-17)。

       (四)大像的預言也已向尼布甲尼撒王和我們世人傳出了天國的福音。預言中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也正如主耶穌所宣傳的天國的福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

       凡在基督復臨時,能被提升天,進入上帝國的人是有福的。那時我們得救的聖徒將永遠不再有罪惡、痛苦、憂傷、災禍、疾病、衰老和死亡。每個人都將充滿仁愛、聖潔和喜樂,身披屬天的榮光,享有永恆的生命,並且都將得著像主耶穌那樣榮耀的身體,在上帝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腓3:20,21. 約一3:1-3.太13:43)。甚至那時我們還將要和主耶穌同座寶座、同掌王權、同享榮耀,我們也要作祭司,在上帝寶座前晝夜事奉祂。(啟5:9,10. 22:3-5)。我們還將和眾天使一起,侍立在上帝和基督的寶座前,隨時奉差遣到宇宙諸天地去執行上帝永恆、聖善的旨意。(太22:30.啟21:9-14)。

       凡希望將來能進入上帝榮耀國度的人,就『當悔改、信福音。』所謂『悔改』也就是要悔改我們一切違背上帝道德律法的罪。因經上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一3:4)。上帝的道德律法包括十條誡命和兩大總綱。十誡的前四條屬於第一總綱,要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後六條屬於第二總綱,要我們愛人如己。又十條誡命字句雖簡單,靈意卻無限深廣。它實質上要求我們在思想、言語、行為上完全聖潔無瑕,並不斷存著愛上帝、愛人的心,盡到服務、行善、傳道救靈的責任。

  所謂『信福音』也就是要信靠主耶穌的救恩,只有主的救恩能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我們。(徒5:31)。只有主的寶血能洗淨我們一切違背律法的罪,只有主的靈能幫助我們守全律法而成聖。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信靠主的救恩,悔改自己一切的罪,不斷因信稱義,靠主成聖,熱切傳道救靈,直到主來的日子。

       (五)大像的預言也是關於基督復臨在歷史上給予我們的一個證據。我們既已看到大像的絕大部分預言都已精確、奇妙地在歷史上應驗了,就更可確知深信大像的最後一部分關於基督復臨,設立祂永恒國度的預言,也必將完全應驗和實現。

       (六)大像的預言也是基督復臨在歷史上所給予我們的一個預兆,使我們知道基督究竟將在甚麼時候復臨。從預言中可以看到:基督不可能在金頭、銀胸臂、銅腹腰或鐵腿時代復臨,而是要到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時代復臨,也就是在我們現在的末腳時代復臨!

       (七)根據大像預言的應驗確知,自從公元476 年起進入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時代以來,已經1500多年了,基督為甚麼還未復臨呢?關於這問題,在後面但以理七章異象中已作了進一步的啟示。七章異象指出了羅馬分裂為十國後的進一步變化,使我們看到了有關基督復臨更為迫近的預言,而且這更為迫近的預言也已經應驗,並正在進入它的最後結束時刻了。由此可見基督復臨真正近在門口了。唯願我們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不斷預備,熱切作工,迎見基督的榮臨。

       經上勉勵我們說:『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3:14)。也就是要我們不斷信靠主寶血的功勞稱義,不斷依靠主聖靈的大能離罪成聖,聖而又聖;也就是要我們不斷用羔羊的血洗淨自己的衣服(啟7:14,不斷依靠主的聖靈追求全然成聖(帖前5:23-24),像十四萬四千人一樣,『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啟14:5)。

   經上也勸勉我們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 路光 *

 

 

附註:關於二條鐵腿的正確解釋

 

       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將來派的錯誤解釋而引起的。他們認為大像的二條鐵腿,一條是代表東羅馬帝國,一條代表西羅馬帝國。其實這種解釋是明顯違背預言中的啟示的,也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大像各部分的預表意義,是在於各部分不同金屬的性質,而卻不在於各部分的形狀、大小和肢體的數目。如果有人因為羅馬帝國最後衰弱時期曾分割為東西羅馬二國,而硬要以二條鐵腿分別代表東西羅馬二國,那麼不妨想一想:希臘帝國在亞歷山大死後很快就正式分裂為四國,而大像的中以銅的肚腹和腰部來代表希臘帝國豈不是有困難了麼?用銅的腹腰是完整一體而又無一肢體的。可見大像各部分肢體的數目是不作預表意義的。

       再說,預言中也早已明確指出:二條鐵腿是代表一個國家,而不能代表二個國家。如預言中所說:『第四國必堅壯如鐵。』至於說到這國將來要分裂,並不是指鐵腿時代的分裂,而是指到了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頭時代之分裂。

       再從歷史上來看,羅馬建國早在公元前八世紀。後來羅馬帝國於公元前168 年覆滅了馬其頓國,當時希臘各邦也都成了羅馬的屬國。公元前146 年又覆滅了希臘各邦。因此從公元前168 年(或至遲146 年)開始,羅馬即已取代馬其頓希臘帝國而統治天下。自此以後羅馬一直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後來到了羅馬帝國的後期,戴克里先(DIOCLETIAN 284-305年)在位時,由於『光是他一個人不能對付革命運動和蠻族進攻帝國邊疆,因此他給自己任命三個助手──共同統治者。每一個共同統治者統治帝國一定的疆域。這樣羅馬分成了四區。』(古代世界史307 頁,A.V.密蘇里那編著)。但那時帝國還未能分為東西兩國。直到羅馬皇帝『狄奧多西(395 年)死後,帝國終於分成兩部分。狄奧多西臨終時將東部帝國交給自己一個兒子,而西部帝國則移交給另外一個皇帝。』(同上315 頁)。

       但特別要指出的是:當羅馬帝國於公元395 年,正式分為東西羅馬二國後,繼續代表第四國,即鐵腿羅馬國的,是西羅馬帝國,而不是東羅馬帝國。因西羅馬帝國包含了古羅馬國的本土意大利半島在內。至於東羅馬帝國的領土,實際上都是羅馬以前強盛時期從別國的領土所侵佔來的。現在既已分離出去,也就不能代表第四國,即鐵腿羅馬本國了。因此,當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所代表的鐵腿羅馬國,由於各蠻族的入侵、分割、形成十國而滅亡時,鐵腿羅馬國時代就結束了。從公元476 年起就進入了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頭所代表的羅馬被分割為許多小國的時代了。

       至於東羅馬帝國在名義上雖還長久存在著,作為它的京都的希臘古城康士坦丁堡,還一直存留到公元1453年,才被土耳其帝國所毀滅,但事實上它的性質早已改變,成為希臘化的國家和城堡了。

       我們以上這樣的解釋,也是符合預言中一貫的解釋原則的,也是和歷史上的觀點和事實相符合的。就以預言中的第三國,銅國希臘的解釋為例。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希臘帝國,在亞歷山大死後,龐大的帝國很快就分裂為四國,以後又變為三國。但是我們說,當其中的一國──馬其頓王國(包括希臘各邦),在公元前168 年被羅馬所滅,而希臘各邦也都已成為羅馬的屬邦時,亞歷山大所創建的帝國也就可看作被羅馬所滅亡了。因馬其頓國原為亞歷山大帝國的本土。或者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說,當公元前146 年,連希臘各邦也和馬其頓一樣進一步被羅馬所滅,並被羅馬建為行省(統屬馬其頓行省)時,希臘亞歷山大帝國的命運就告終了。但是,那時希臘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的其餘二國,即『南方王』埃及和『北方王』敘利亞王國,還沒有滅亡。這兩國的滅亡還要延遲到一百多年後。到公元前65年敘利亞國才被羅馬所滅,改建為行省。又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才被滅,改建為行省。(參:西洋古代史下冊520-534 頁)。可是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觀點認為:希臘亞歷山大帝國之滅亡,必須等到它分裂後的四國,或後來演變成的三國,全部被羅馬佔領時才算滅亡。相反,卻認為當其中的一國,即希臘亞歷山大帝國的本土馬其頓國,或最多包括馬其頓所轄的希臘各邦,被羅馬併吞時,也就看作希臘帝國的滅亡了。

       照樣,我們對預言中的第四國──羅馬帝國的解釋原則也應這樣。當羅馬本國疆土所在的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 年由於各蠻族入侵,分割而滅亡時,也就代表了整個羅馬本國的滅亡。而歷史的論述也都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如『古代世界史』論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時,用了這樣的標題:『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的滅亡。』(古代世界史313,316 頁,密蘇里那著)。此外,歷史上關於羅馬國的分期也表明了這一點,從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30年為羅馬的共和國時期。從公元前30年到公元476 年,為羅馬的帝國時期。(參看『古代羅馬史』科瓦略夫著)。

       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由於各蠻族的入侵、分割形成十國而滅亡時,實也即代表著整個羅馬本國的滅亡。於是大像的鐵腿所預表的第四國時代也就到此結束,而從此開始進入了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頭所預表的羅馬被分裂為西歐許多小國的時代。  * 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