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接到同道的來信,要我幫助查看一下馨香源靈修書籍的網站推介的內容,是否符合純正的信仰。我查看後發現此網站目前正在贈送和推廣『他的白衣還是我的』一書(作者:富蘭克-菲力浦)和其中的觀點。最近也有人問起我對此書的看法。
這本書初看起來,摘錄了許多懷訓,這些懷訓本身都是很寶貴的;但作者在其中插入了一些特殊的觀點,却是不能認同的,甚至有些看法是明顯違背聖經和預言之靈教訓的。
對基督人性的看法是錯誤的
書中對基督人性的看法是錯誤的:認爲基督是取了亞當被造時的犯罪墮落以前的人性,和我們所繼承的犯罪墮落後的人性是不相同的;認爲我們的人性是有犯罪的傾向和肉體的情欲的,基督的人性是不可能有犯罪的傾向和肉體的情欲的。因此推論基督所受的試探和我們所受的試探也是不相同的。其中也偏面錯誤而又斷章取義地摘錄了懷訓,來支援這些錯誤觀點。(以下劃底綫的字是引用他的話)
例如作者在16章『基督和我們一樣受試嗎』中,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因我們的大祭司,幷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這節經文,不但過去,而且現今仍是有關「基督人性」的大量不良爭執的焦點。有人聲稱基督必須在每一個具體的方面象每一個人一樣被試探,才算滿足這句經文。這些都是因爲不完全理解上帝關於這個題目給予教會的指導。』
作者在附錄中明確提到:『基督要在「上帝所造」的人性上受試驗,這人性就是亞當被造時所有的。』。
他接著又似是而非地錯誤引用聖經和懷訓,想證明基督所受的試探,和我們人所受的試探是不相同的,因他認爲基督所取的人性是屬於亞當犯罪墮落前的人性,和我們的人性是不相同的。他還斷章取義地引用懷訓,來支援他的這種錯誤觀點:『基督必須在亞當失敗之處成功,而且只能用第一個亞當所可用的權柄。「當亞當在伊甸受試探時,毫無罪惡玷污的痕迹,……基督,在曠野面對試探,站在亞當的位置,忍受亞當所失敗的考驗。」(懷著:回顧與展望1874,7,28)』(引自16章)。
作者在此沒有引用整段懷訓,是不誠實的作法?我相信他所删略的懷訓,正好否定他的錯誤觀點。在另一篇從懷訓中編輯的語錄『基督無罪的人性』中,也采取了同樣的手法,引用了同一段不完整的內容,幷還別有用心地多加了一個段落的標題:『基督取了無罪的人性』。其實懷愛倫從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懷愛倫只是說基督的人性是無罪的。我處暫無此文稿,無法將上述不完整的引錄整段譯出。但和此段相似的說法,在懷著中已有出現,幷爲大家所熟悉。在歷代願望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基督要以我們的人性來挽回亞當的失敗。在亞當被那誘惑者襲擊時,罪惡的摧殘根本還沒臨到他身上;他還是個健全無缺、身心元氣十足的壯士;而且在他周圍還有伊甸園的榮美,每日都能與天上的聖者交往。可是在耶穌到曠野與撒但交戰之時,情形就大不相同了。那時人類的體力、智慧和品格已經受過四千年的退化;而基督承受了墮落人類一切的軟弱。惟有如此,他才能將人類從墮落的深淵中拯救出來。……』(詳見『歷代願望』第十二章受試探80-81頁簡體本)。
在另一章中懷愛倫也明確指出:『上帝的兒子即使取了亞當在伊甸園尚未犯罪的人性,已是無限的屈辱。何况耶穌所接受的竟是經過四千年犯罪墮落之後的人性。像亞當的每個兒女一樣,耶穌承受了普遍的遺傳規律所造成的後果。這種後果可在他屬世祖先的歷史中窺見一斑。他帶著這種遺傳,來分擔我們的憂患和試探,給我們留下一個無罪生活的榜樣。』(『歷代願望』第四章第16段)。
作者還說:『在上帝的話中,找不到證據說,有罪的本性可能服從上帝!上帝告訴我們被遺傳的屬肉體的罪性是不能被救贖回的。……「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爲仇。因爲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8:7)。基督從來沒說過「有罪的本性」可以成爲「無罪的本性」。……』(引自16章)
其實,基督雖然取了和我們相同的人性,但他藉著禱告,靠賴聖靈大能的保守,他從小到大一生中,在心靈意念言語行爲上,是從來沒有一點罪的。聖經上論到施洗約翰『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路1:15),何况耶穌更是如此。在耶穌理智初開時即已像撒母耳一樣學會禱告了,幷在一生中不斷恒切禱告,依靠聖靈的大能徹底治死了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徹底治死了人性中犯罪的傾向或說罪性,因此基督的人性才能是無罪的人性(約3:34)。不但如此,基督還要幫助我們信靠順從他的人,治死我們人性中的犯罪的傾向或說罪性。其實,主耶穌的救恩就是要將我們『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不但要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刑罰,使我們能獲得赦罪稱義,而且要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轄制和權勢,使我們能離罪成聖。主的救恩不但帶來了主寶血赦罪稱義的恩典,而且帶來了主聖靈的大能,能治死我們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能治死我們犯罪的傾向和罪性。
正如懷愛倫所明確指出的:『耶穌說:「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裏面是毫無所有。」(約14:30)。在他裏面,沒有絲毫能受撒但誘惑的意念。他絕不同意罪惡,甚至連一點兒向試探讓步的意思也沒有。我們也可以如此。基督的人性與神性聯合起來,有聖靈住在他裏面,使他準備妥當應付這場鬥爭。而且他來,是要使我們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只要我們因信與他聯合在一起,罪惡就再不能作我們的主了。上帝牽著我們信心的手,使它緊緊握住基督的神性,使我們的品格能達到完全的地步。』(歷代願望12章118頁)。
也正如使徒保羅不斷勸告我們:要靠聖靈治死我們各種的肉體情欲,治死我們犯罪的傾向和罪性。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爲仇,因爲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歡。如果上帝的靈住在你們心裏,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8:7-9,13)。
在另一處又教導我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按原文應譯爲在聖靈裏,或藉著聖靈,含有依靠聖靈和順從聖靈的意思)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欲了。』『凡屬基督耶穌(也有依靠和順從基督的意思)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加5:16,24)。
使徒保羅自己更以身作則,爲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榜樣。他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幷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爲我舍己。』(加2:20)。另一處又說:『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當然,這不是指一次釘死就永遠釘死,是要在主裏『天天死』(林前15:31原文)。
聖經上還教導我們,我們不但可以靠著主的聖靈不斷治死我們的肉體情欲和罪性,而且聖靈還能『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5:5),使我們『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使我們在聖靈裏結出九種果子:『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5:22-23)。甚至還能靠著聖靈『變成主(耶穌)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該書作者接下去又說:『基督既然是無罪的本性,他怎會象我一樣受試探呢?』接著他詳加推論基督所受的試探和我們所受的試探是怎樣地不相同。他認爲我們人是因自己的犯罪的傾向和情欲受試探,基督是因自己具有的神性受試探。
例如他說:『撒但知道,當基督還是個孩子,引誘他去報復,這些方法是無用的。』『因而,撒旦對基督轉換手法,引誘基督顯示「基督的本性」。基督在來到世上的時候,已將此放置一旁不爲自己所用。如果展示基督的本來的神性爲自己所用就會毀壞救恩計畫,因爲基督只能用人所用的。』
又說:『基督由馬利亞所生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無罪的人誕生。撒旦用對付一般的嬰孩、兒童、青年和成年的經驗來對付無罪的人性,絲毫不能奏效。撒旦盡其所能迫使基督展示他的本來的神性。撒但意識到,基督在世的最大的願望是被人接納爲彌賽亞(受膏者)。撒但就利用基督這個自然的願望,試探基督脫離天父的手,用基督放下的自己的神性回擊試探。從基督的童年到十字架,撒旦從未放棄這一目的。他的試探越演越烈直到在十字架上,數小時的挑戰逼著基督,「如果你是基督,下來我們就信你。」基督,雖然知道他在任何的時候都可回應,迫使逼迫他的立刻承認基督爲萬王之王,但耶穌沒有這樣做。他將他現在和將來的生命交在天父的手中。』(引自16章)
如果真是像他以上所說的這樣,基督就不可能成爲我們得勝試探的榜樣。因他的人性和所受的試探,都和我們的不同。他的這種推理法,是完全違背和聖經和預言之靈教訓的。
聖經上早已明確地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祂幷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爲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爲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爲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2:14,16-18)。後面又說:『因我們的大祭司幷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5-16)。
懷愛倫在『歷代願望』一書中也曾明確指出:『祂取了我們的人性,經過我們的人生歷程,「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來2:17)。我們若遭遇耶穌所未曾忍受的事,那麽在這一點上撒但就要說,上帝的能力是不够我們用的了。因此,耶穌「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4:15)。他忍受了我們所要遭遇的每一種試煉。凡不是白白賜給我們的能力,他不曾爲自己使用過。作爲人子,他來應付試探,幷靠上帝所賜的能力得了勝。……耶穌基督用祂的人性接觸人類;同時用祂的神性握住上帝的寶座。作爲人子,他給我們留下了順服的榜樣,作爲神子,他給了我們順服的能力。』(第1章第24-25頁引自簡體字的最新譯本)。
在另一章論到耶穌在曠野所受的試探時也同樣指出:『許多人說,基督是不可能被試探所勝的。果真如此,他就不能處在亞當的地位,也不能得到亞當所未曾得到的勝利了。如果我們的鬥爭在任何方面比基督的鬥爭更爲艱難,那他就不能援救我們了。其實,我們的救主取了人性,以及人性一切的軟弱。他取了人的本質,幷有屈服於試探的可能。我們所經受的考驗,沒有一樣是他所沒有經受過的。』(第十二章81頁)
不相信今生能靠主過聖潔無罪的生活
現在國外新神學的錯誤觀點,强調基督是取了亞當犯罪墮落前的人性,和我們的犯罪墮落後的人性是不相同的,因此認爲我們信徒在今生不可能像耶穌一樣過聖潔無罪的生活,只有將來到天國中有了新的身體後,才能過完全聖潔無罪的生活。爲此他們只强調因信稱義,而不講靠主成聖。甚至更嚴重的,只强調一信就稱義,一信就得救,甚至連悔改認罪的條件也不講。後因受到上帝忠心愛主的僕人和兒女的嚴厲指責後,他們中也有人開始講靠主成聖,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了,但他們却有意將『成聖』『完全』的含義降低了要求,因他們仍舊堅持在今生肉體中,信徒不可能像耶穌一樣過無罪的生活。他們根本不信上帝兒女能在今生靠主恩助守全上帝律法,能在今生過無罪生活。他們堅持認爲除耶穌以外沒有一個完全人,就連亞伯拉罕,摩西也不完全。他們仍偏面强調得救(他們指得永生)是完全因信靠恩,和遵守律法無關,和信主以後的行爲好壞也無關;他們說,你的行爲再好也不能增加你的得救,你的行爲不好也不能减少你的得救,因爲我們都是要白白靠恩得救的。其實靠恩得救的人必須要不斷靠主悔改,追求全然成聖。因一個人若不肯在主裏完全遵守律法,若不肯靠主追求完全離罪成聖,就等於有罪不肯悔改,主也就不會赦免他的罪,稱他爲義,他也根本不可能靠恩得救了。
本書的作者表面看來好像很重視心靈的重生和成聖。他不但講因信稱義,而也講因信成聖。不過他對所謂『完全』和『成聖』的定義都降低了標準。他也根本不相信人今生就能在心靈品格上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不相信人在今生就能效法主耶穌過聖潔無罪的生活(至於像天父和救主那樣無限的完全和成聖,就是將來在天國中我們和聖天使也是要永遠追求的,或者說這要成爲我們永遠追求的無限崇高的目標)。同時,他對追求完全和成聖的方法,講法也很特別。實質上他仍是只强調因信稱義,不相信人在今生就能靠主恩助,過無罪的生活。
例如他說:『「你們要完全,象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到此,我確信我們發現達到完美的唯一方法是稱義(信主之法)就象我從未犯過罪一樣。「稱義」是將基督的完美品格算在無助的、不完美的罪人身上。』(第二章)。
『人被稱義(視同沒有犯過罪)之後,他在天上的記錄爲「就象從來沒有犯過罪一樣」,想要在這樣的記錄上添加任何東西,都沒有意義。「想添加東西的想法」表明人仍在考慮「法律上的義」(這樣說法不正確,因天上記錄中不但要有因信稱義得蒙赦罪的記錄,而也要有因信成義的記錄。羅8:4也說上帝要「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仍有一種願望,就是做一些什麽事情使我們感覺這一切都是真的。一個被稱義之人的最崇高的目標(應該是因信成義,靠主成聖,但他却說)就是,因著信保持因上帝的愛而白白給予的這種不配的地位。』(引自第六章因信稱義之後)
『稱義是針對你在天國的記錄。記錄被改變,從一個被詛咒的罪犯的記錄改爲一個完美記錄的自由人,你過去所有的記錄都變了。須注意根據羅4:4-8,懷訓指出「赦罪和稱義是同一件事。」「稱義是一種充分的、完全的罪的赦免。」見SDA聖經注釋第六卷第1070-1071頁。因此信徒不是一次稱義就永遠稱義的,而是要不斷信而悔改,不斷求靠主的寶血功勞而得蒙赦罪稱義(也即不斷因信稱義),不斷求靠主的恩助而離罪成聖,聖而又聖,更深愛上帝愛人(也即不斷因信成義)。記錄的最終完全改變,也是要通過最後的查案審判才能正式决定的。
成聖是神聖的計畫,被赦的罪人(現在是上帝家庭的一員),憑藉這個神聖的計畫可以終日贊美主。因上帝將這不可言喻的寶貴的「稱義」的禮物賜給一個不配可憐的罪人。
他怎樣做呢?就是每天允許上帝根據他的美意在他裏面做自己的事。(腓2:13)。我們的工作是允許上帝在我們裏面工作。』(以上三段都引自第六章)。其實,因信成義,靠主成聖,應是神人合作才能成就的事;既要完全依靠上帝的恩助,自己也要努力祈求和追求。(請讀腓2:12-13.彼後3:14.-18.提後2:15,21-22.帖前5:23-24)。
至於今生能否達到相對的完全或說成聖呢,他也沒有信心,或是將所謂『完全』或『成聖』的標準降低。例如他說:『多麽好才算完全呢?「完全」幷不是以達到多好來衡量,而是毫無懷疑和怨言、赤子般對上帝信賴的那種狀態。約伯的生活彰顯了這種品行,上帝贊許他「完全正直」(伯1:8)。主給予這種贊許,儘管約伯在42章6節說:「……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挪亞被稱爲「公義……完全」(創6:9),然而像羅得、摩西、亞伯拉罕、大衛、所羅門,聖經都記錄了他們人生中個人的不完美。』(引自第三章多麽好才算完全)
另一處又說:『現在我們就明白「成聖」——第二個程式——這是上帝改變我們身上的惡習的計畫,這是終生的工作。這幷不是說一生的時間可以使我們無罪了(按: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參看下面的經文和引錄的懷訓),而是必須在我們身上建立一種完全獻身、意志降伏的習慣模式,這才能使上帝,「因爲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裏運行,爲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第六章)。
作者上面的說法:『現在我們就明白「成聖」……是上帝改變我們身上的惡習的計畫,這是終生的工作。這幷不是說一生的時間可以使我們無罪了』,這種說法是很錯誤的,不相信主的救恩能使我們過無罪的生活。書中雖然引用了不少寶貴的懷訓,但幷不全面。例如以下的懷訓中指出的,讓我們再加以重溫:
懷愛倫的勸勉
『耶穌說:「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裏面是毫無所有。」(約14:30)。在他裏面,沒有絲毫能受撒但誘惑的意念。他絕不同意罪惡,甚至連一點兒向試探讓步的意思也沒有。我們也可以如此。基督的人性與神性聯合起來,有聖靈住在他裏面,使他準備妥當應付這場鬥爭。而且他來,是要使我們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只要我們因信與他聯合在一起,罪惡就再不能作我們的主了。上帝牽著我們信心的手,使它緊緊握住基督的神性,使我們的品格能達到完全的地步。』(歷代願望12章118頁)。
另一章又說:『上帝爲兒女所定的理想,遠超過人所能想到的最高標準。「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這道命令就是個應許。救贖的計畫要把我們從撒但的權勢下完全拯救出來。基督要使心靈痛悔的人從罪惡中徹底分離。他來,是要除滅魔鬼的作爲;幷派聖靈住在每個悔罪者心中,保守他不犯罪。
不可以撒但的勢力爲行錯事的藉口。自稱跟從基督的人,對自身品格的缺點若作什麽推諉,撒但就歡欣雀躍。因爲使人犯罪的正是這些推諉之辭。犯罪是不可原諒的。上帝的每個兒女,凡是信而悔改的,都能達成聖潔的性格和基督化的人生。
基督徒品格的理想標準,是完全基督化。人子在他的生活上如何完全,他的門徒在他們的生活上也當如何完全。耶穌在凡事上都與他的弟兄相同。他成了肉身,與我們一樣。他也饑餓、口渴、疲勞、靠食物養生,靠睡眠恢復精力。他與人類共甘苦,同時他是純潔無瑕的上帝的兒子。他是成了肉身的上帝;他的品格必須成爲我們的品格。』(歷代願望31章312-313頁)。
聖經的教導
正如使徒保羅也勸勉我們說:『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他必成就這事。』(帖前5:23-24)。
使徒保羅也勸勉提摩太說:『你要爲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提前6:12-14)
使徒彼得也教導我們說:『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看,主聖靈的大能不但能不斷治死我們肉體中的罪性,而且能使我們獲得上帝的性情)。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衆人的心(原文是又要加上聖愛,是指像上帝那樣愛罪人愛仇敵,像主耶穌那樣爲普世罪人捨命贖罪的神聖的愛)。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脚。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1:4-11)。
最後彼得又勸勉我們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3:14)。怎樣能時時作到這一點呢?就是要不斷求靠主寶血赦罪稱義的功勞而因信稱義,不斷求靠主聖靈的大能而離罪成聖,聖而又聖,直到主來。
使徒約翰也勸勉我們說:『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爲必得見他的真體。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一 3:2-3)。
十四萬四千人的完美榜樣
啓示錄中論到十四萬四千人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啓7:14)。另一處又論到他們說:『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啓14:5)。可見,十四萬四千人不但都是因信稱義,得蒙主寶血洗淨的;而且也都是因信成義,靠主成聖的,甚至被上天稱爲『是沒有瑕疵的』。有些人堅稱只有主耶穌是沒有瑕疵的,却不相信基督徒也能在基督裏成爲沒有瑕疵的。如今,默示『啓示錄』的主耶穌也稱贊末後的十四萬四千人說:『他們是沒有瑕疵的。』
哈利路亞,贊美主!這對我們末後上帝的餘民是何等大的鼓勵!這也是主耶穌道成肉身,取了我們的人性,在凡事上爲我們完全戰勝撒但和罪惡的試探,度過完美無瑕的人生榜樣,最後又在十字架爲我們捨命贖罪,所取得的無比榮耀輝煌的成果!這也又一次證明了:『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爲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原文是藉著從信心到信心--看來前一個信是指因信稱義,後一個信是指因信成義)』(羅1:16,17)。(路光寫於2006, 11, 1,修訂補充於2007,3,20)